第 18 章(1 / 2)

弦月初升,树影婆娑。在那圆镜中之所显露,是老年汉武帝静静行走在那宫室之间,一幕幕属于过往之场景与画面不断闪动。伴随有字迹与声音出现,对这位帝王做出最后的陈词。

单于守蕃,百蛮服从

昔有唐虞,今有强汉。

何为强汉

将儒家思想提升到官方的意识形态,表章六经,开阐圣贤之学,固然可以从精神上建立了大一统。但尊严呢,尊严又当如何如何获取与存有

南并桂林地,北守单于台。

中华强盛,坐令夷狄衰弱。

汉武帝用他这一生之穷兵黩武,给出了答案,亦给了这个民族以尊严。

夫胡兵五而当汉兵一。

即便是在偌大的帝国风雨飘摇之际,陈汤亦可进军中亚,无敌于域外。

那么,什么又叫穷兵黩武

后世的赵宋官家们倒是没有穷兵黩武,然后呢

今日失一城,明日丢一城,等到退无可退,便是神州陆沉。

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

便是在汉朝灭亡五百年后的五胡乱华时期,亦有胡人纷纷改姓为刘,主动更名为汉。

纵使风烛残年,亦威风凛凛所向披靡,保持着对外的霸权。

汉武帝之过且不去说,但他之功,在后世,更在千秋。

中兴之功,未有高焉者

圆镜之中,老迈的帝王走向黑暗,在他的身后,是四方的疆土,战士的鲜血,文人的锦绣,酷吏的枷锁

圆镜之外,平行时空当中的另一条时间线上,同样老迈的汉武帝将手中圆镜覆于桌面,而后开口

“虽不知接下来又当是谁,然昔者,朕之不明,当下罪己诏。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休养生息”

汉武帝声音渐低,似是陷入到沉思之中。诸天万界之内,陷入沉思的显然并不仅仅是老年汉武帝一人。

大秦,咸阳宫内,始皇帝以刻刀在竹简上刻下两个篆字。

儒家。

始皇帝忽然想到那同自己意见并不相合的长子,眼睑垂下,指腹于那竹简之上细细摩擦,面上神情晦涩难言。

“扶苏。”

始皇帝的声音在宫殿之中响起,不带有丁点的情绪。

这本当是他之所选定的继承人,虽然尚还有着各种短板与不足。但于诸公子之中,勉强算得适合。不过现在

扶苏,当真合适吗

大秦的这辆战车,他的这个儿子,当真能够驾驭

始皇帝扪心自问,却迟迟不曾给出那个答案。

属于这位华夏之祖龙的意志与传承,并没有于扶苏身上得到体现。

但于此之外,在那圆镜之中,画面却又再度生出转变。

鼓声起,琵琶声扬。岁月的长廊走过,时光的帷幕被掀开,有巍峨壮观的城池出现于画面之内。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

雪亮的刀锋于暗夜之中闪烁,马蹄踏下,厚重的宫门破开,铁甲银盔的将军纵马回眸。

于其目光之所见,有女子抬眼,温柔浅笑。

婉兮清扬,有如水一般的绸缎在水镜中飘荡,盛世的画卷由此而开展。

秦汉以来,功德兼隆,一人而已

排名第二李世民

“后世之帝王吗”

汉未央宫内,已经决定要弥补晚年之错漏,下罪己诏的老年汉武帝发出如斯疑问。而后开口道

“朕倒要看看,这一位,又究竟是何人。”

实际上到此时刻,在其内心当中,有关那第一位,已经再无任何的疑问。

不过

“不为第一,二哥,可有憾否”

唐朝时空当中,长孙皇后轻扯李世民的袖子,开口。

“观音婢何出此言”

李世民问,翘起的唇角略略压下,一本正经道

“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有此排名,朕已经很是欣慰,又有何憾”

“不过戒之慎之,更进一步才是。”

言毕,却见长孙皇后一脸似笑非笑,双目之中分明带着几分促狭,不由得唬了脸,开口道

“好你个观音婢,竟敢作弄于朕。”

然而话未及说完,夫妻俩俱皆是笑,于是这宫城大殿之中,一时充满快活的气息。而在那唐朝太宗文皇帝往后的时空之中,无数以小太宗为目标的君主帝王们,纷纷对出现在圆镜之中的名字表示吹捧与点赞。

更有甚者,认为以李世民之文治武功,当居于首位才是,这第二着实是委屈。

宋朝时空当中,于灯下提笔写书的司马光便看着一旁的圆镜,开口道

“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

“这第二”

司马光摇头,似乎有些不解。

“那位又如何当得第一”

毕竟以儒家之修齐治平观念看来,内圣外王,唐太宗李世民几乎当得是最理想的帝王。

嗯,还有汉光武帝。

汉文帝同样算。

但以此前的排名来看,汉光武帝当不在此之列,所以第一究竟是何人,司马光心中亦有了答案。不过,司马光心中显然并不怎么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