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第37章(1 / 2)

矜功恃大,弃德而轻邦;图利忘害,肆情而纵欲

天音落下,画面与场景随之而变幻。

当然,其实就很多方面而言司马炎算不上是一个暴虐残忍之人,更说不上好大喜功劳民伤财。

比如锤奇观,又比如性喜奢靡爱好享受等,在司马淡身上都看不到。

于是接下来之所显示的,是晋武帝太始七年,有太医司马程据献上雉头袭,用野鸡头上毛羽织成的衣服。司马炎收到之后并没有很高兴的穿在身上,而是在殿前烧毁,并告之天下,以后再不允许进献此类奇装异服。

由此以身作则,告诉群臣要力戒奢侈,以勤俭节约为美德。

对比在宫中玩驴车导致京师驴贵的汉灵帝刘宏,当然不管从哪方面来看都似乎是一个崇尚简朴节约的好人。

那么司马炎的这般做为起到作用了吗

或许起到了,但并不多。

因为在司马炎执政时期,整个王朝的奢靡之风便已经监行,并无新朝开国之气象,甚至显得愈发的绮丽与浮躁。

并且说,这样的风气如果在司马炎未曾平吴之前尚且有所收敛,那么等到偏安一隅的东吴被平定之后,那么整个王朝便由上至下的陷入到腐败之中。

平吴之后,天下安,遂怠于政术,耽于游宴,宠爱后党,亲贵当权

当然,如果说相较于胡亥等而言,司马炎全然没有一点可取那纯粹时辱司马炎。毕竟不管怎么说,司马炎还是有那么一点魄力存在的。

天音落下,接下来之所显示的是司马炎自算魏称帝之后便一直雄心勃勃,密有灭吴之计,准备出兵灭吴,统一全国。

当是时,司马家刚从老曹家接手过家业,正是蒸蒸日上一派火热,而吴国却是国力下降政局不稳,以致于朝堂上很多人都劝说司马炎趁机灭亡吴国。

但鸽派和鹰派总是相伴而存在,以贾充为首的保守派便对灭吴一事表示出了反对。

对,就是那个司马家的白手套贾充,于司马昭的默许下示意人当街杀天子那位。

不过人给出的理由很充分,吴有长江天险并且擅长于水战,且鲜卑举兵反晋。

这时候如果伐吴,显然并不是一个好时机。

然后鹰派表示,这把顺风局,此时不

打更待何时

陛下英明神武而吴主孙皓荒淫无度,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正是出兵的好时机。

如果错过这次机会,万一东吴那边天降猛男励精图治啥的,到时候想要灭吴,可就没那么容易。

毕竟嘎嘎乱杀的高端局,可不是谁都能玩转的。

然后最终决定权便落在了司马炎手上。

所以伐吴还是不伐吴呢,一个重要且严肃的问题摆在了司马炎的面前。

但司马炎内心之中其实有了答案。

所以最终,司马炎站在了主战派这边。

泰始五年,司马炎派遣羊祜坐守军事重镇荆州,着手准备灭吴工作。

由于荆州和东吴重镇石城相隔很近,于是晋军采取以善取胜的措施。

温水煮青蛙钝刀子割肉,和平演变。

羊祜刚到荆州之时,百废待兴一派萧条。

羊祜坐镇荆州之后,减轻赋税安抚民心,大力发展生产。

这是对内。

而在对外方面,羊祜同样向吴军展示出了晋军的仁厚。

吴军将领双币被抓,羊祜亲自为其松绑,并且将其送回。

吴军狩猎打伤的野兽逃到晋军的领地,晋军将这些野兽抓住,送到吴军帐内。

吴军将士领不到兵饷,吃不饱饭,羊祜使人给吴军送酒送肉,对其进行瓦解。

此外,司马炎还使人于长江上游的益州训练水军,建造战船。

在经过十年时间的准备工作之后,咸宁五年,司马淡终于使大军二十余万伐吴。

兵分六路,水陆并进,直指吴国都城建业。

不到五个月之后,孙皓投降,天下归一。

司马炎自此走到了人生的巅峰。

太康元年,孙吴宣告灭亡。

太康二年,仅仅是一年之后,司马炎便诏选原吴主孙皓宫中五千宫人来到晋宫之内,朝夕淫乐游宴,怠于政事。

并且司马炎还给后世贡献出了一个成语,叫羊车望幸。

没办法,后宫之中嫔妃太多,朕究竟是该选这个呢,还是选那个呢

当真是一个叫人头疼的问题。

甜蜜的烦恼。

后宫三千算什么

朕有粉黛近万

然后司马炎便一拍脑袋,想到了一个天才的想法。

那就是坐着养车,让羊在宫苑之中随意行走。

羊车走到哪就算了。